首頁 > 新聞 > 綜合 > 船舷內外 > 正文

國內首個海運電商平臺破繭而出

2013-11-04 16:41:11   來源:中國水運報    編輯: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

選艙比價、在線訂艙與運費結算一站完成,10月31日,國內首個海運電商平臺全面啟動運行。海運電商平臺以全信息管理為基礎,通過網絡技術實現一體化運營,實現全信息共享和運輸各環節的資源優化配置,從而有效降低海運貿易上下游企業的運營成本,并將分散化的海運物流需求整合到一個平臺,提高了行業集中度和運營效率。

從在線比價、下單訂艙,到運費結算支付,三個步驟輕松完成貨物托運后,隨時通過手機查詢、跟蹤每一個貨箱從裝船到遠隔重洋的實時狀態,10月31日,在以“創·變”為主題的海運電子商務推介會上,與會的上海100多家貨代企業體驗并感受了像購買商品一樣購買到的最新海運物流服務。由中國外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外運”)傾心打造的國內第一個海運電子商務平臺——“海運訂艙網”,拉開了中國海運商業模式轉型之變的帷幕。

海運商業模式開啟轉變之路

金融危機以來,隨著全球經濟的深度調整和產業分工重新洗牌,海運貿易需求結構和市場格局正在發生重大變化。在從航線產品的競爭轉向鏈與鏈的競爭中,通過海運商業模式創新,以業務整合為核心,基于互聯網而運用信息化工具,搭建公共海運物流電商平臺,重構供應鏈與價值鏈,實現物流服務的集中采購與訂制,最終實現海運物流鏈的高效、快速運轉,已經成為海運物流、貨代企業商業模式創新的必由之路。

截至目前,由馬士基海陸、鐵行渣華、地中海航運和法國達飛組成的“INTTRA”平臺,主要為托運人、收貨人、承運人等提供網上訂艙、貨運追蹤;由埃森哲等7家公司投資成立的GTNexus系統,共有9家班輪公司通過電商召開“承運人經理會議”,讓貿易網絡中的所有參與者均可享有集中、即時且一致的資訊,以統整管理眾多供應鏈任務,而由東方海外自主投資和開發的CargoSmart系統,提供全面的班輪航線產品,幫助發貨人、收貨人、物流服務供應商和無船承運人管理多方承運人的整個船運業務。

“互聯網技術迅猛發展,電子商務方興未艾,供需雙方都在追求供應鏈的透明與高效”,中國外運集團有限公司董事、中國外運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張建衛表示,應需而變,順勢而為,把握時代脈搏,著手打造一流的電子商務平臺,將進一步改善客戶體驗,提高行業標準,進而提升整個物流領域的服務質量。

海運電商開啟了航運業商業模式的創新之變。以全信息管理為基礎,通過網絡技術實現一體化運營,實現全信息共享和運輸各環節的資源優化配置,從而有效降低海運貿易上下游企業的運營成本,并將分散化的海運物流需求整合到一個平臺,提高了行業集中度和運營效率,促進物流服務的標準化,使海運物流行業從壓價、低價競爭的怪圈走向以服務、效率、低成本的競爭和合作。

從網上下單、全程可視到電子支付

早在2004年就開展海運訂艙業務的中國外運,是國內海運訂艙平臺模式最早的探索者和實踐者。據了解,今年7月,中國外運以航空貨運業務作為切入點,啟動并運行國內首個跨境物流電商平臺。作為中國最大的貨運代理企業,已有60余年從事物流業務所積累的豐富經驗,并形成覆蓋全國、遍及全球主要經濟區的物流網絡,以及強大、領先的信息系統和一體化全程物流服務模式,目前其經營和提供的物流服務,主要包括端到端的一體化全程物流,涵蓋了海、陸、空貨運代理、船務代理、倉儲與碼頭服務及其他以汽車運輸和快遞服務為主的服務。

數據顯示,目前每年進出上海港的3000多萬標箱,由近7000多家貨代來操作完成。海運業務具有需求端的碎片化和供給端的動態特征,眾多的小單客戶在采購渠道、信息服務上的需求與承運人和訂艙代理提供的現有服務之間存在供需不對稱。

2013年4月,“在進行了大量的市場分析,并與客戶、船公司進行電子訂艙、系統對接等方面的需求調研之后,瞄準其中商機,對公司現有IT資源進行整合和重構”,中國外運華東公司的業務經理認為,全新上線的“海運訂艙網”以市場的精準定位,是真正以客戶需求為導向的智能化平臺,其將復雜的業務操作流程通過程序編輯實現了可視化,同時將分散的信息集中于網站各大業務板塊供客戶按需選擇,使客戶“被動等待”轉化為“主動推送”業務操作信息,從而實現以信息為中心的現代物流運作方式。

據介紹,集航運資訊、運價交易、在線訂艙、動態查詢等功能為一體的海運電商平臺,在訂艙模式上提供網上下單、全程可視、電子支付以及金融服務等一體化增值業務,其三個步驟中,一是詢價報價,貨代客戶通過海運訂艙網,可對覆蓋亞歐、亞美等全球八大航線港口的各船公司運價進行比較,并可直接與船公司進行視頻交流,同時,運用價格比對功能和供應商評價體系,進行托運狀況的詳細了解,最終作出選擇;二是在線訂艙,幫助客戶在快速完成詢價報價交易后,按照訂艙流程,直接完成沒有壁壘的訂艙操作,平臺在接到訂艙下單后,30秒鐘進行處理,2個小時給予處理回復,便于客戶完成后續的貨物報關,并可隨時查詢到貨物放行、裝運等每一個節點和提單的信息;三是強大的結算功能,使運費結算支付的環節透明,所有訂艙交易均有記錄。對于運費爭議、資金調動等,平臺系統按照相關的規定自行處理。由中國外運參與結算,提供信譽保障,做到收付無憂。

大數據平臺重構供應鏈與價值鏈

“傳統的訂艙主要依靠電話(產品庫 求購 供應)、傳真和人工遞送單證等,環節復雜、工作繁瑣,且每年發生的差錯多不勝舉。2006年中外運電子訂艙開始后,速度明顯快了,但還要通過電話等進行確認”,傲蘭貨代公司業務經理感嘆,現在的海運電商平臺大大提升了海運訂艙業務的能級,一是業務處理能力提高了,二是運營的難題全部解決了,三是運價更透明、真實,支付也更安全。

在傳統的海運操作模式下,由于信息不對稱、物流鏈條長、交易環節多,物流成本高企不下,特別是應收賬款拖欠嚴重、實收時間漫長,貨代企業與船公司的結賬期為15天,而貨代與貨主的賬款則在60—90天完成繳付,其中很多貨代企業資金缺口大,周轉困難,而銀行因為貨代企業屬輕資產不愿貸款,更加重了貨代企業的生存危機。

“與現有各大船公司的海運訂艙窗口不同的是,已不僅是全球海運信息匯總和單一的訂艙托運”,中國外運華東公司的業務經理認為,海運電商平臺將傳統的海運業務與電子商務融合再生,向貨代客戶提供選艙比價、完成在線下單、結算支付、查看貨物運輸動態和單據流轉狀態等服務,真正實現了運價結算支付與在線訂艙的無縫銜接。而更重要的是,其所整合與公布的運價真實性、可操作性,以及以中國外運品牌優勢介入操作和結算,從而為供需雙方提供交易保障和信心支持,也是該平臺從眾多的行業信息類網站中脫穎而出的最大亮點。

據了解,“海運訂艙網”上線三個月以來,受到了業內同行、客戶、船公司的高度關注,每天的點擊量超過5000人次。這一海運電商平臺改變了以往多層次艙位分銷的商業模式,使客戶與航線艙位賣家平臺對接,“以最小的成本和投入,整合與控制更多的內部與外部資源,最終實現整條供應鏈的高效、快速運轉”。

通過平臺的信息推送服務,有效降低了物流操作人員的操作環節和工作量,同時海運電商平臺價格信息的規模效應,也吸引了更多的中小型客戶成為“海運訂艙網”的忠實用戶,持續提升中國外運的海運貨代業務規模和市場占有率。

以大數據平臺重構海運貿易的供應鏈與價值鏈,“海運電商平臺將依據平臺海量信息,進行數據挖掘和數據分析,包括采用和深化電子支付的BOB手段,推出信用支付、海運信用評級和金融中介服務”,中國外運華東公司表示,還將利用與物流業務伴生的較可觀的現金流,建立融資產品超市,提供各類融資產品套餐,為資金短缺的貨代企業提供融資渠道,同時,提供保險中介及其他相關增值服務,實現從數據交換平臺、交易平臺向支付平臺的“華麗轉身”。